廣和中醫的三個療程如下:

第一階段:循序漸進停用西藥

西藥抑制皮膚疾病,因此,一旦您停止使用西藥,大多數情況肯定會惡化。因此,停用西藥是要表現出皮膚病的原始外觀,這通常是需要心理建設

因此在治療開始時不要停止使用西藥,無論是外用還是內用,然後在病情穩定後慢慢停止使用西藥。

從每天一次更改為每兩天一次。每天一次,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西藥的使用。

第二階段:中藥介入治療

經過第一階段後,並逐漸移至第二階段。此時您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皮膚疾病有很多干擾因素,因此在第一次就診時醫生要求改善飲食和充足睡眠

但是大多數人很難完全戒掉誘發皮膚病的食物,因此效果無法立竿見影。

或者,晚上工作超過12點才真正上床睡覺,而且身體沒有很好的休息時間,即使有效,也很慢。

病程越長,皮膚上累積的毒素越多,因此藥物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有效。

根據經驗,此時有80%的患者在沒有良好溝通的情況下放棄。真可惜,因為在此期間,症狀將開始改善。

第三階段:改善就在眼前

如果您可以堅持到這一階段,症狀將開始改善,皮膚過敏或是紅疹的範圍會開始減少。

皮膚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很難逆轉。有時你可能覺得血壓與皮膚無關,但是控制好血壓更好,反而皮膚自然會好轉,這也意味著血壓是皮膚炎的根本原因。

在我們的實際治癒的案例中,許多人都是漸漸捨棄西藥,轉向中醫治療,都獲得不錯的效果,而且復發的機率相當低

因此透過我們數十年的行醫經驗,讓你獲得改善各類皮膚炎的機會!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客製化專屬改善計畫!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WEDE46156FRE18EWCDW8CE

 

內容簡介

  麥哲倫基金傳奇經理人
  平均報酬率30%的不敗心法

  彼得林區,股票投資史上的傳奇人物。

  《時代》雜誌推崇他是「首屈一指的基金經理人」
  《財星》雜誌譽為「投資界超級巨星」
  《投資大師》一書稱他是「有史以來最傳奇的基金經理人」

  彼得林區於1977年至1990年間管理的富達麥哲倫基金,其資產規模由原先的1,800萬美元,以平均每年成長75%的驚人速度飆升至14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但林區之所以為「傳奇」,不僅在於基金規模之大、買賣股票之多,其投資績效更是世界第一,平均年報酬率幾近30%。

  但這種近乎魔幻的績效,其實來自平實手法。

  林區在《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彼得林區征服股海》兩書中反覆闡釋由個人經驗和背景出發的投資哲學,以自身的實戰成敗作為演示範例,暢言散戶也能打敗專家的投資心法。《彼得林區學以致富》則是林區專為初學者寫就的投資指南,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講述商業活動及股票市場運作的基本原則,鼓勵人們及早奠定紮實的理財基礎。

  林區的著作甫上市旋即登上年度暢銷排行榜,十餘年來銷量突破百萬本,已成為全球投資人必讀的經典之作。書中的投資觀點絕對禁得起時間考驗,於市場翻覆無常之際足以安身保命,在大多頭行情中更屬獲利良策。

作者簡介

彼得林區 Peter Lynch

  生於1944年1月19日,畢業於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1966年進入美國富達公司工作,1990年自第一線的基金經理人職位退下後,擔任富達管理暨研究公司副董事長及富達基金托管人董事。現居波士頓。

  除致力於培訓新進財務顧問人員,林區也非常熱衷慈善公益活動。他與妻子於1987年設立林區基金會(The Lynch Foundation),每年贊助教育、宗教、文化、歷史及醫療團體和研究,捐助總額已逾2,000萬美元。

  1991年入選美國商業名人堂(U.S. Business Hall of Fame),著有《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彼得林區征服股海》、《彼得林區學以致富》等書(以上皆由財信出版)。

約翰.羅斯查得 John Rothchild

  美國專業財經作家,曾為《時代》(Time)、《財星》(Fortune)、《價值》(Worth)及《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等撰文。著有《散戶流浪記》(A Fool and His Money)及《Going for Broke》,並與彼得林區合著《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彼得林區征服股海》、《彼得林區學以致富》三書。

譯者簡介

陳重亨

  淡江大學國貿系畢業,曾任《財訊快報》、《經濟日報》編譯,譯作散見於財信、皇冠、時報、遠流、臉譜等出版公司。譯有《自食惡果》、《Google總部大揭密》、《金錢實驗室的人性考驗》、《肯恩費雪教你看懂投資市場》等書(以上皆由財信出版)。

郭淑娟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碩士,曾任安泰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資深研究員、德利豐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美國貝爾斯登亞洲有限公司襄理。

目錄

自序
平裝版序言
導言 跳脫窠臼

01 聖艾格尼斯學校的奇蹟
02 週末的杞人憂天
03 基金總覽
04 麥哲倫經驗談:早期
05 麥哲倫經驗談:中期
06 麥哲倫經驗談:晚期
07 藝術、科學及採訪
08 逛街找股票
09 從利空挖寶
10 超級剪理髮記
11 沙漠之花
12 初探儲貸類股
13 再論儲貸類股
14 兩合公司的責任有限股權
15 景氣循環類股
16 虎落平陽的核電廠
17 山姆叔叔大特賣
18 房利美大事記
19 寶藏就在自家後院
20 餐飲類股
21 半年定期檢查

金科玉律25條
卷末瑣語

 

自序

  1990年5月31日,我正式離開「富達麥哲倫基金」(Fidelity Magellan Fund)。到那一天,我接掌麥哲倫剛好十三年。當時美國總統是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他曾對《花花公子》雜誌自承,心裡對女人還是充滿了情欲。我也一樣是春潮欲滿,不過是對股票情有獨鍾。在麥哲倫的十三年中,我替客戶操作過的股票超過15,000支,很多股票甚至不只買過一次。難怪人家以為,沒有哪支股票是我討厭的。

  離開麥哲倫是很突然,但也非一夕之間突發奇想。八○年代中期,道瓊指數衝破2,000大關,我也突破43歲關卡,這時還要緊盯千百支股票,真的是代價不菲。雖然我很喜歡管理一個和厄瓜多的國民生產毛額一樣大的基金,但是我也錯過陪伴孩子的樂趣。小孩子長得可真快,幾乎每週都要讓他們自我介紹才認得。我實在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比和他們相處的還多。

  當你開始把家人名字與Fannie Mae(房利美)、Freddie Mac(房地美)、Sallie Mae(沙利美)搞混;記得2,000支股票的簡碼代號,卻記不住孩子生日時,對工作未免陷得太深啦!

  1989年股票行情挺順的,1987年的股災已成過去,我老婆卡洛琳和瑪麗、安妮、貝絲三個女兒為我慶祝46歲生日。慶生會上我忽然想到:先父就是享壽46。當你的年紀超過父母壽命時,就開始感受到死亡的陰影。不管往後還能活多久,都有餘日無多的感覺。這時只希望能看更多戲、滑更多雪、踢更多足球。誰會在臨死前感慨說:「但願我能多花點時間在工作上。」

  我試著說服自己,孩子大了就不用太費心。但事實正好相反。小孩兩歲剛會走路時,成日橫衝直撞,父母當然得隨侍在後收拾殘局。但是應付小鬼還好,真正耗時費神的是青少年的孩子,陪他們做西班牙文功課,和那些早就忘光的數學習題,去網球場、購物中心要接要送,有煩惱還得咱們加油打氣,這些可都不輕鬆。

  每到週末,為了拉攏小孩,瞭解青少年想些什麼,只好跟著他們聽音樂,生吞硬背搖滾樂團名字,陪他們去看根本沒興趣的電影。這些事我都做過,只是不常。我週六幾乎都在加班,工作堆得跟喜馬拉雅山一樣高。偶爾帶孩子看電影、吃披薩,還是滿腦子股票。正是因為帶他們去玩,我才知道披薩時光戲院(Pizza Time Theater)--真希望從沒有買過這支爛股;還有奇奇餐廳(Chi-Chi's)--沒買真讓人扼腕。

  到了1990年,瑪麗、安妮、貝絲分別是15歲、11歲和7歲。瑪麗就讀寄宿學校,兩週回家一趟。那年秋天,她參加七場足球賽,我只看到一場;同年,我們家的聖誕卡晚了三個月才寄出去;而我們為孩子做的剪貼簿,集了一堆卻沒空貼!

  我當時自願參加一些慈善機構和民間團體,所以平常晚上若不加班,可能就去參加這些機構團體的會議。通常我負責投資事務,為慈善、公益目的選股票,是再好不過的事,但是公益活動需要更多投入,麥哲倫基金讓我愈來愈忙,女兒功課更艱深,需要的接送也愈頻繁。

  那段期間忙得晚上睡覺都夢到客戶,可是和老婆的浪漫時刻,竟只剩在自家車道巧遇;每年一次健康檢查時向醫生自首,唯一的運動是用牙線剔牙;18個月來沒讀過一本書,兩年來只看了三齣戲:《漂泊荷蘭人》、《波希米亞人》和《浮士德》,足球賽一場也沒看。所以我歸納出彼得定理第1條:

  當你看歌劇的場數以三比零領先足球賽時,生活大概哪兒不對勁啦!

  1990年中,我終於明白該離職了。我記得麥哲倫本人也是早早就退休,搬到太平洋偏遠小島。雖然他的悲慘遭遇讓我稍有猶豫(他被當地土人撕成碎片)。為了避免被生氣的股東大卸八塊,我和富達的老闆強森(Ned Johnson)以及交易部主管柏克黑(Gary Burkhead),一起討論如何順利卸任。

  我們坦誠而友善地溝通。強森要我繼續待在富達,統管所有富達證券基金,自己只操作一個小型基金,例如只有1億美元,這和我正在管理的120億美元相比,是輕鬆很多了。但是對我而言,儘管基金規模少掉幾位數,新基金所需耗費的心力,和經營麥哲倫基金沒兩樣--到時週六又得加班。因此我婉拒強森的好意。

  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我當時還替柯達、福特和伊頓(Eaton)等大企業管理10億美元的員工退休基金;其中柯達比重最大。操作退休基金比麥哲倫更順手,因為投資限制較少,例如退休基金在個股投資比重上可以超過5%,但是共同基金就不行。

  柯達、福特和伊頓公司也希望我繼續操作,不管我是否會離開麥哲倫,但我沒接受他們的好意。另外有人慫恿我自立門戶,搞個封閉型基金,就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交易。那些人告訴我,隨便幾個地方宣揚一下,就能募到幾十億美元。

  從基金經理人觀點來看,封閉型基金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不管玩得多爛,都不怕贖回賣壓。因為封閉型基金是在證交所買賣,就像默克(Merck)、拍立得(Polaroid),或任何一種股票一樣;想賣掉封閉型基金,市場上就得找到相對買家才行,所以流通憑證數額永遠不會縮水。

  但麥哲倫這種開放型基金可不同了。基金持有人要求贖回,基金公司必須依憑證淨值等額付現,而基金規模則相對減少。如果開放型基金操作不佳,投資人紛紛棄船,把錢轉到別的基金或貨幣市場時,基金縮水得很快。這就是為什麼開放型基金的經理人晚上睡覺,通常不像封閉型的基金經理人那麼安穩。

  一個20億美元,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的林區基金,就像一家20億股本的公司(除非我犯了一連串重大錯誤,賠光所有的錢),每年穩拿0.75的管理費(1,500萬美元)。

  就金錢上而言,這個提議相當吸引人。雇些助理來選股,上班時間可以減到最低,平時打打高爾夫,多陪陪老婆孩子,還可以去看球賽和歌劇。不管操作績效比大盤好或壞,豐厚酬勞照拿。

  但還是有兩個問題。第一,我想超越大盤的企圖心,遠遠超過落後大盤的忍受力;第二,我認為基金經理人應該自己選股票。於是一切又回到原點,週六待在林區基金辦公室,在成堆年報中上窮碧落下黃泉,儘管賺進大把鈔票,卻和過去一樣無福消受。

  有錢人會慶幸自己放棄賺更多錢的機會嗎?對此我深感懷疑。能對大筆財富說不,的確是凡人難以想像的奢侈。可是你若有幸像我一般腰纏萬貫,就得決定是要做個金錢奴隸,一輩子只知聚斂搜括直到老死,還是懂得運用支配辛勤累積的財富。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寫過一則貪心農夫的故事。有個妖怪對農夫說,一天內只要用腳踏過繞一圈,那些土地都是他的。貪心農夫拚命跑了幾小時,得到幾平方英里的土地,一輩子都種不完,傳子傳孫也夠吃好幾代。這個可憐蟲汗流浹背,氣喘噓噓。他想停下來--地夠大了,幹嘛再跑?但就是停不下來,只想抓緊機會多要點,最後精疲力竭而死。

  這就是我不想要的結局!

導言

跳脫窠臼

  退休的基金經理人只夠格提供投資建議,而非精神性靈的說教。但眼見投資大眾仍執迷於債券,才讓我想再說兩句。在拙著《彼得林區選股戰略》中,我已斷然證明:投資股票比債券、定存單或貨幣市場基金都來得有賺頭。不過他們顯然全睡著了,否則美國九成游資怎麼還擺在沒搞頭的投資上呢?

  整個1980年代股市表現極佳(僅稍遜1950年代),但民間投資股市的比重反而減少!事實上,美國民間投資股票佔總投資額的比例,這幾十年來一直在減少,從1960年代近40%至1980年的25%,到1990年只剩17%。這段期間道瓊工業股價指數和其他股價指數上漲四倍,卻有許多投資人離開股市。投資股票型共同基金的資金比重,也由1980年的大約70%,銳減為1990年的43%。

  這種可能危及個人和國家財富的災難,絕不能再坐視不理。讓我從上本書的結尾接下來說:「若想明天比今天富有,你就得把大部分的財產投入股市。」也許我們會碰上空頭市場,再來兩、三年,甚至五年,股票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二十世紀從開始到現在,已經歷了多少次空頭市場和景氣衰退,但結果無庸置疑:投資股票或股票共同基金的報酬,終究遠遠超過債券、定存單以及貨幣市場基金。嘿!我又說了一次。

  我提出股票至上論以來,所找到最具說服力的證據是:《易卜生(Ibbotson)SBBI 1993年鑑》,第1章第17頁,名為「1926-1989年平均投資報酬率」的統計數字,概分為S&P 500種股票(大型績優股)、小型企業股、長期公債、長期公司債、短期國庫券等等。

  假如真是投資天才,1920年代大概會把所有的錢都砸進S&P 500種股票,1929年換為長期公司債,緊緊抱牢度過1930年代,1940年代改持小型股,1950年代再買S&P 500種股票。1960、1970年代回去抱小型股,1980年代又轉戰S&P 500種股票。如果有人能這樣幹,現在想必是億萬富翁,在法國蔚藍海岸悠閒納涼。如果我夠聰明,能預見未來,我也會這麼建議。事後來看,當然再明顯不過了。

  不過,我從不曉得有人是這樣致富的,和我們這些才智平庸的凡人相比,那種天才必是鳳毛麟角。債券的投資報酬很少超過股票,所以一般人很難預測什麼時候債券會比股票好。其實過去七十年裡,只有1930年代債券當道(1970年代雙方平手),那時候正是股票族低檔承接的好機會。但若只投資股票,勝算還是六比一;比債券強。

  此外,債券佔上風那幾年的獲利,也遠遠比不上股票在1940和1960年代的暴漲。表中涵蓋的六十四年中,投資長期公債10萬美元會變成160萬美元,若投資S&P 500種股票,則暴增為2,550萬美元,所以彼得定理第2條是:

  偏愛債券的紳士們,不曉得自己到底錯過了什麼!

  但美國人還是債券至上。幾百萬投資人本來都能以高於通膨的5%到6%幅度擴增資產,結果卻只懂得死抱債券利息,不管夠不夠抵銷通貨膨脹。去買股票啊!如果你只看懂這句話,也值得我寫這本書了!

  爭論是要買大型股還是小型股,或者股票共同基金怎麼挑(這些稍後幾章都會談到),全是次要的,真正重點是:不管大型股、小型股還是中型股,買股票就對啦!當然也要能明智選股,或基金、股價回檔整理也不會嚇跑才行。

  寫這本書的第二個理由,是想再鼓勵業餘投資人,別放棄選股這種必有斬獲的消遣娛樂。我以前就說過,業餘投資人只要在較熟悉的產業中,花點時間研究幾家企業,操作績效會比95%的基金管理專家還好,而且還樂在其中哩!

  許多基金經理人認為我在胡扯「林區的超級大牛皮」,但離開麥哲倫兩年半以來,讓我更相信業餘投資人的確較佔優勢。如果有人不信,我已經舉出幾個證明了。

  例如第1章〈聖艾格尼斯學校的奇蹟〉,一群波士頓教區附屬學校七年級學生的兩年投資紀錄,會讓華爾街專家乾瞪眼。

  另外,一群業餘投資者也表示,自己多年來的操作都勝過投資專家,這些成功投資人分別屬於上萬個「美國投資人協會」贊助的投資社團,他們每年的報酬率就和聖艾格尼斯學生一樣令人歆羨。

  這兩組業餘投資人的共同點是:相對於高薪基金經理那些奇奇怪怪的投資花招,他們的選股方法平實得多,通常也比較有用。

  而不論怎樣選擇股票或基金,最後成敗就在於能否沉住氣。決定投資人命運的是能不能忍住撐住,而不是聰明靈光。膽小的投資人不管多聰明,總容易被無情命運刷下來。

  每年1月,我們一些投資專家都會參加《巴隆週刊》(Barron's)舉辦的座談會,內容再發表於《巴隆週刊》。如果照我們的推薦來買股票,你可能會賺些錢,但若太在意我們對股市和經濟動向的看法,過去七年可能都嚇得不敢進場。第2章講的就是這種「週末憂慮」的陷阱,教你如何避免。

  第3章〈基金總覽〉介紹共同基金投資策略。雖然我現在已經退休,但還是在股市中尋找潛力股。不過退休給我一個機會,可以去討論一些人在江湖時不願談的話題,當自己還是基金經理人時,不管說什麼,都有圖利自己或自吹自擂之嫌。現在以既退之身,應可避此嫌疑吧!

  最近我幫新英格蘭區某非營利組織(與主題無關,姑隱其名)設計投資組合策略。第一是決定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比重,再分別擬定投資計畫。這和你家的財務大臣所做的沒兩樣,所以我把它寫出來當參考。

  第4、5、6章做個回顧:著墨於管理麥哲倫基金的十三年,和這段期間股市的九次大回檔。這個部分讓我能回想一些往事,探索真正促成我成功的因素。當年我身在其中,但有些事情連我都驚訝莫名。

  在此我著重投資方法上的討論,盡量少提當年勇。也許從我幾次勝利和無數錯誤中,有值得借鏡之處。

  第7至20章佔了本書一半以上,介紹1992年1月我在《巴隆週刊》上推薦的21支股票。投資理論不是沒談過,但這一次我邊選股邊記錄,根據當時筆記,盡可能全盤托出敝人如何分析選股,以及如何辨識和尋找利多。

  我用來說明個人投資方法的21支股票分屬幾個產業(銀行、儲貸機構、景氣循環類股、零售業及公共事業股等),都是投資大眾所喜歡的,由第7到20章剛好每章介紹一個類股。第21章〈半年定期檢查〉說明定期檢閱投資中每一家公司的過程。

  其實對於股票投資,我沒啥絕技祕方。買對股票,沒有誰會敲鑼打鼓說你幹得好,而且對某家企業再熟,也不敢肯定買它的股票就會賺錢。不過,如果你清楚零售、銀行或汽車業經營成敗的因素,倒是可以提高勝算。而這些關鍵點,本書都會提到。

  本書有不少個人獨創的林區定理,先前你已經領教過兩個了。股市中許多教訓都是我的慘痛經驗換來的,真是代價不菲,不過現在特價售予識貨人。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65832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8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小粉紅是一幫精緻的利己者。他們從來不愛國,只是瞅準哪種「主義」哪種「立場」得勢,藉機附庸。心劣智微德卑的他們,汲營利益與得勢快感而已。這種人年紀越輕,想問題做事情反而愈發邪戾,如同歷史上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小人一樣,多是打小培養。從這個角度看,小粉紅確實擔得起小人的當代版。古代的小人按其成長路線不同,能進化成酷吏、奸相、閹黨、軍頭等等,天知道小粉紅最終會變成什麼東西。 歷史上絕大部分人是十分畏懼小人的。以大詩人李商隱為例。大中五年,李商隱隨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入梓州幕府,做了個不值一提的參軍。無奈於朝廷局勢紛雜、四川治地混亂叛亂頻發,更主要的,是自己身為北方人,和西南屬地官場的格格不入(老被人告刁狀)的現實。延此心結,他寫了北禽一詩。 北禽 李商隱 為戀巴江好,無辭瘴霧蒸。 縱能朝杜宇,可得值蒼鷹。 石小虛填海,蘆銛未破矰。 知來有乾鵲,何不向雕陵。 前四句寫自己曾以為天府巴蜀是個好地方,故不辭辛苦甘冒瘴氣毒霧遠道而來。還以為能遇見如望帝杜宇般有情懷的人,沒想到碰到的無非是郅都一樣鬥狠的酷吏。這類人真是見怪不怪了。 後四句則可見,李商隱性格中的懦弱。精衛銜石小填海,這本是讚美人之堅忍。李商隱假以「虛」字其中——「石小虛填海」——其心惶惶不言自明。「蘆銛未破矰」承接上句,鳥雁不論所銜蘆草石子如何鋒利,都抵擋不了朝自己飛來的暗箭。李商隱害怕冷箭讒言,竟然到了這種程度。最後,他表達了自己還不如北歸的喪志之語。莊子山木第八個故事,開頭就寫:「莊子游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這異鵲的命運,如莊周所說:「螳螂執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李商隱既然用了莊周的故事,則莊周的自嘲也瞭然於心:「吾守形而忘身,觀於濁水而迷於清淵。」嘲笑小人的時候,卻常常在現實中被小人所整治,真是人生喜劇。 相比之下,白居易則和絕大部分人不一樣。白居易被貶途中應和元稹,有放言五首,其三最有名。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這首詩全是大白話,無需解讀。比起李商隱扭捏地用莊周典故「何不向雕陵」來掩飾心虛與不安,白居易14個字「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氣質如玉、穩如泰山。自是不一樣的眼界,才有不一樣的擔當。精緻的利己者再怎麼蹦躂,其心唯利。面對冷靜淡然、從容雅致的香山居士,小粉紅除瞭望洋興嘆,不得不多想想:上有皓月之明,無知的螢火還能興風作浪多久呢? 放言擬樂天 時晴時雨人生路,日落星追四季殊。 歸去何揚垂翅羽,輕舟自在走江湖。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BJQ8JD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95352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西屯灰指甲中醫診所推薦大肚帶狀皰疹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南崁搔癢中醫診所推薦平鎮孕婦皮膚病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
大雅皮膚科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 東勢嬰兒異位性皮膚炎中醫門診 新社脂漏性皮膚炎嬰兒中醫診所推薦西屯網友都推薦的皮膚科中醫診所 桃園八德毛孔性紅糠疹中醫門診 潭子鱗狀細胞癌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很多人都在北屯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看好的 和平痱子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蘆竹濕疹中醫診所推薦治療有成效的北屯皮膚科中醫診所推薦 烏日黑斑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大園錢幣(狀)濕疹/盤狀溼疹中醫門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hv83ak99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